网站地图

  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曹州人物

  • 手工印章,方寸之间刻春秋
  • 更新日期:2015-05-31 19:17:47 来源:曹州书画网 作者:
    更多
  •  

    手工印章,方寸之间刻春秋
    牡丹晚报记者 郭卫东
     
     
        随着雕刻技术的更新换代,激光刻章逐渐占据刻章市场,与之相应的传统手工刻章不断被边缘化。陈广增是少有的坚守者之一。
        昨日,牡丹晚报记者赶到位于市曹州西路的一处院落,院主人陈广增正拿着一把刻刀,一笔一划娴熟地刻章。
        陈广增的刻字工作室里陈设简单:一张柜子,存放着印模材料;一张带抽屉的桌子,上面摆满了各种刻刀;墙边码放着几十枚章料。
        56岁的陈广增从事篆刻已经30多年了。“印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小到借条、签订合同,或在书画上留下名号;大到政府法规、法院判决,都要用到印,功能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。”他说,“已经不记得刻了多少印章,仅钢印我就一百多套。”
        刻印是一门非常精细的工艺,小小的印章,要用很尖细的刻刀,一点一点地刻。制作印章的材料很多,金银铜铁木、牛角橡胶、塑料有机玻璃。陈广增说,首先把材料制成方形圆形或多边形,打磨后在印面写上反体字。印如果小,字的笔划也就小而细,需用非常细的毛笔书写。
        上世纪80年代,手工刻章生意最红火。菏泽撤地设市时,所有的公章都要改,只有菏泽钟表眼镜刻字厂一家,30多人天天加班仍无法满足需求,刻个章等个把月是常事;那时经常加班到凌晨,有时饭都顾不上吃。之后,纷纷成立的公司让刻印章风光了一时。
        由于刻印属于特殊行业,准入门槛高,需要有关部门批准。加上刻印技艺需要经过多年磨练,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,年轻人很难做到整日盯着那几厘米的印章,造成无人愿学,后继乏人。老一辈刻印人,大多已经转行。
       刻印,一个与历史同步的老行当,印证了春秋,也刻下了人间的事态炎凉。最让陈广增感慨的是,刻印章曾是菏泽的一个标志。当时,菏泽刻印在山东小有名气。
        印章早已成为陈广增的一种精神寄托,一刀一划刻了几十年,这印已深深地烙在他心底,无法割舍。

    DSC_6720.jpg

    DSC_6704.jpg

    DSC_6694.jpg

    DSC_6737.jpg

    DSC_6759.jpg

    DSC_6805.jpg

 发表评论 《查看更多评论》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
 

关于我们 - 诚聘英才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免责声明 -
版权所有:曹州书画网  中国信息产业部备案证号:苏ICP备13051788号-1
主办:曹州书画报 菏泽学院美术系联合主办  电话:15269099877  客服QQ:397364171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修正!

友情连接

盛世铭达
东方草原
学历教育
绞股蓝茶叶
新东方医院
花卉租赁
康桥语种
永城金属
瑞鼎诚
滔辰阀门
阳光医院